免耕洁区播种技术破解秸秆污染难题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2017-11-07 11:49:00

  

演示会现场

  当前,面对我国复杂多样的全量秸秆覆盖地,如果有一种装备能一次下田完成下茬播种,即免耕播种,将会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且保护了生态环境。但传统免耕播种装备在“全量秸秆覆盖地”作业时,则存在着入土部件挂草壅堵、架种、晾种三大技术难题,而要破解这一难题还没有现成的技术可直接借鉴和效仿。

  在这种现状下,近期,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立足自主创新,突破传统思维,在旱田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洁区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科技支撑等资助下,该所发明了全量秸秆覆盖地“洁区播种”、均匀覆秸和防堵滞等技术,并创制出适于全量秸秆覆盖地的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免耕播种设备。

  在前不久举办的河南“三秋”演示会上,南机所带着“秘密神器”——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洁区播种系列机型进行了现场演示。机器实现了将秸秆粉碎收集提运向后抛撒、洁区施肥播种镇压、播后秸秆均匀覆盖功能为一体,一次下田可实现麦茬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玉米、大豆、花生等多种作物,作业顺畅、播种质量高、播后秸秆覆盖均匀,受到了观摩领导、专家及种植大户、农机手等一致好评。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团队首席专家胡志超表示,这一系列装备技术研发需要突破三个关键环节。“首先就是全量秸秆覆盖地碎秸清秸、洁区播种、均匀覆秸机械化免耕技术。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秸秆粉碎拾起、向上向后输送,在秸秆捡起又未落下形成的无秸秆‘洁净区域’完成苗床整理、播种施肥,再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覆盖于播后地表。”

  “第二个关键点就是碎秸分流调控与均匀覆盖技术。我们创制了碎秸分流调控装置,实现了部分秸秆播后覆盖,部分秸秆随苗床整理入土还田,有效解决了雨水富足稻区因超大量秸秆全部覆盖可能出现的弱苗缺苗问题;再就是强制打散均匀抛撒装置,我们不断优化其结构型式、结构参数与抛洒均匀性,使其播后秸秆覆盖均匀率达71%以上。”胡志超向记者解释道。

  “最后是秸秆清输过载监控和压滑组配防堵滞技术。这项技术实现了碎秸装置离地间隙、前行速度和动力补给即时调节,解决了因瞬间夹带过量泥土而造成的输秸堵滞和碎秸组件侧边挂秸堵滞问题。”

  以上述三个关键技术为基础,融合农艺技术,胡志超团队创制出了旱田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洁区播种多功能作业装备。其可靠性达99.5%以上,架种率和晾种率控制为0,出苗率达94%以上,较常规机播产量提高5—10%,降低作业成本50%以上。其三大作业组件采用柔性组配技术,可实现按需便捷组配。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连续多年对项目成果作业质量、作物长势进行全程跟踪。我们还委托河南、江苏农科院多年实地测产,在正常年份的产量与传统播种相近,但干旱年份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其作业性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据悉,该研发成果已获“中国农科院杰出科技创新奖”,成果第一完成人胡志超荣获“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成果技术已在5家企业实现有偿转让,转让费累计530万元,产品在典型地区获得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洁区播种技术为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持续攻关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实现了清除秸秆播种和播后秸秆均匀覆盖,填补了多项免耕播种技术空白,为秸秆禁烧、实现就地还田肥料化利用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目前,成果已由河南农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化生产为系列机具,既有麦茬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玉米、大豆、花生机型,也有玉米茬、水稻茬、棉花茬全量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小麦机型,为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提供了适用新型装备,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已推广应用1000多台。